辽宁灌浆料厂家高路新材料建筑加固设备基础灌浆专用就近发货
发布时间:2025-07-03 10:52:15 文章来源:本站原创 阅读量:2
灌浆料是一种以水泥为基料,添加骨料、外加剂及矿物掺合料等制成的特种复合材料,具有早强、高强、自流平、微膨胀等特性,广泛用于设备基础灌浆、结构加固、混凝土修补等场景。高路(河南)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始终致力于灌浆料的研发与生产,在石化、铁路、公路、机场、码头、核电、风电、水利水电等行业中合作案例丰富并享有好评。以下从材料组成、性能特点、应用场景、施工工艺等方面详细介绍:
一、材料组成
灌浆料的性能与其组成密切相关,核心成分包括:
胶凝材料
水泥:通常采用高标号硅酸盐水泥(如 P・O 42.5 或 P・I 52.5),确保早期强度发展。
矿物掺合料:硅灰、粉煤灰、矿渣粉等,改善流动性、密实性及耐久性,部分品种还会添加铝酸钙水泥提升早强性。
骨料
细骨料:石英砂(粒径 0.1~1mm),级配均匀,保证强度和流动性;部分高强灌浆料采用微珠(如空心玻璃微珠)降低密度。
粗骨料:仅用于大粒径灌浆料(如设备基础二次灌浆),粒径≤5mm,提升抗压强度。
外加剂
高效减水剂:减水率≥25%,降低水胶比,保证自流平性(无需振捣)。
膨胀剂:钙矾石类或氧化镁类,补偿硬化过程中的收缩(膨胀率 0.02%~0.1%),避免空鼓。
早强剂:氯盐类(如氯化钙)或非氯盐类(如三乙醇胺),加速水泥水化,实现 1 天抗压强度≥20MPa。
纤维:少量掺入聚丙烯纤维,改善抗裂性(多用于修补型灌浆料)。
二、性能特点
性能维度 | 指标与优势 | 对比普通混凝土 |
强度发展 | 1 天抗压强度≥20MPa,3 天≥40MPa,28 天≥60MPa(高强型可达 80MPa+),满足快速施工需求。 | 普通混凝土 28 天强度仅 20~60MPa,早期强度低。 |
流动性 | 初始流动度≥300mm(GB/T 50448 标准),自流平填充微小缝隙(如钢筋与模板间隙),施工效率高。 | 需振捣,易产生孔洞,流动性差。 |
微膨胀性 | 硬化过程中产生 0.02%~0.1% 的膨胀率,与基层紧密结合,避免收缩裂缝,保证灌浆饱满。 | 普通混凝土收缩率约 0.03%~0.05%,易开裂。 |
耐久性 | 抗渗性(抗渗等级≥P8)、抗冻融(≥50 次循环)、抗化学腐蚀能力优于普通混凝土,适用于恶劣环境。 | 耐久性较差,长期使用易受侵蚀。 |
施工适应性 | 可在 - 10℃~40℃环境施工(冬季型需加热养护),对基层要求低(无需凿毛即可粘结)。 | 施工温度限制严格(5℃~30℃),基层处理复杂。 |
三、应用领域
设备基础灌浆
工业设备安装:如汽轮机、压缩机的底板灌浆,利用早强性快速承载(如电厂发电机基础灌浆,24 小时即可开机)。
精密仪器安装:自流平特性确保设备水平度,避免振动影响(如数控机床底座灌浆)。
建筑结构加固
梁柱节点加固:包裹碳纤维布或钢板时,用灌浆料填充缝隙,提升粘结力(如老旧厂房改造)。
地脚螺栓锚固:替代传统混凝土,提高锚固强度(如桥梁支座螺栓锚固)。
混凝土修补与再生
裂缝修补:低黏度灌浆料(如环氧灌浆料)注入 0.1mm 以下裂缝,恢复结构整体性。
路面快速修复:早强型灌浆料用于机场跑道、高速公路坑洞修补,4 小时即可开放交通。
装配式建筑
预制构件接缝灌浆(如叠合板拼缝、剪力墙连接节点),保证结构整体性(如 PC 构件套筒灌浆)。
四、施工工艺与关键技术
基层处理
清除表面浮浆、油污,洒水湿润但无积水,基层强度≥15MPa(避免软弱层影响粘结)。
材料制备
按水料比 12%~15%(具体依产品说明书)加水,采用机械搅拌(低速搅拌机)3~5 分钟,直至无结块。
灌浆施工
自流法:从一侧灌浆,利用流动性填充,直至另一侧溢出(适用于宽度≥10mm 的缝隙)。
压力灌浆:用灌浆泵从底部注入,适用于狭窄空间(如套筒灌浆,压力≥0.2MPa)。
灌浆高度超过 500mm 时,需设置排气孔,避免空气滞留。
养护与质量控制
灌浆后覆盖塑料薄膜,常温下养护 7 天(温度<5℃时需加热养护或添加防冻剂)。
检测指标:流动度(施工前)、抗压强度(试块留置)、膨胀率(试模测试),严禁在灌浆料中私自加水。
五、分类与选型
按用途分类:
通用型:适用于设备基础、地脚螺栓锚固(抗压强度 28 天≥60MPa)。
豆石型:含 5~10mm 骨料,用于大体积灌浆(如基础厚度>150mm)。
超细型:骨料粒径≤0.3mm,用于缝隙≤5mm 的灌浆(如机器底座微调)。
早强型:1 天抗压强度≥30MPa,适用于紧急抢修(如市政工程抢工)。
按胶凝材料分类:
水泥基灌浆料:性价比高,应用广泛;
环氧灌浆料:强度更高(抗压≥100MPa)、耐化学腐蚀,适用于恶劣环境(如化工厂设备基础),但成本较高。
六、注意事项与发展趋势
缺点:
对施工温度敏感(低于 - 5℃需特殊处理),高湿度环境可能影响强度发展;
大体积灌浆时需控制水化热,避免温度裂缝。
发展趋势:
开发环保型外加剂(如无氯早强剂)、低收缩高韧性配方;
推广自动化灌浆设备(如智能灌浆泵,精准控制压力与流量);
研究与新型建材的兼容性(如与装配式建筑 BIM 技术结合,优化灌浆方案)。
灌浆料凭借高效、可靠的性能,已成为现代工程中不可或缺的特种材料,尤其在应急抢修、精密设备安装等场景中具有不可替代性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