陕西灌浆料厂家高路新材料建筑加固设备底座灌浆专用

发布时间:2025-07-01 10:55:28 文章来源:本站原创 阅读量:1

灌浆料是以水泥为基本原料,加入高强度骨料、添加剂(如膨胀剂、减水剂、纤维等)制成的特种干混材料,加水搅拌后形成流动性高、早强高强、微膨胀的浆体,用于填充缝隙、加固结构或连接构件。高路(河南)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始终致力于灌浆料的研发与生产,在石化、铁路、公路、机场、码头、核电、风电、水利水电等行业中合作案例丰富并享有好评。其本质是高机能混凝土的衍生品,但性能指标(如流动性、强度、耐久性)远超普通混凝土。

一、核心成分与分类

1. 关键组成

胶凝材料:硅酸盐水泥、硫铝酸盐水泥(早强型)、高铝水泥(耐高温型)。

骨料:石英砂(细骨料,粒径≤2mm)、钢纤维(增强抗裂性)、硅微粉(提升密实度)。

添加剂:

膨胀剂(钙矾石类或氧化镁类):补偿硬化收缩,避免空洞;

高效减水剂:降低水灰比,提高流动性(坍落度可达270mm以上);

缓凝剂:延长初凝时间,适用于大体积灌浆;

抗冻剂:改善低温环境施工性能。

2. 按性能与用途分类

类型

典型强度(28天)

核心特性

主要应用场景

通用型

C60~C80

流动性好、早强(1天≥20MPa)

设备基础灌浆、地脚螺栓锚固

早强型

1天≥30MPa,3天≥50MPa

超快速硬化,24小时内可承载

抢修工程、机场跑道修补

高强型

C80~C110

超高抗压强度,抗冲击、耐磨

高层建筑桩基连接、桥梁支座加固

微膨胀型

膨胀率0.02%~0.1%

硬化过程无收缩,与基面紧密结合

设备底座灌浆(防止空鼓)、预制构件拼接

耐高温型

耐温≥600℃

高温下强度保持率≥80%

冶金炉、热力管道基础灌浆

防冻型

-10℃可施工

抗冻融循环(≥50次),低温早强

北方冬季施工、冻融环境构件加固

二、核心性能指标(以GB/T50448-2015为例)

项目

Ⅰ类(通用)

Ⅱ类(早强)

Ⅳ类(高强)

流动度(mm)

≥270(初始)

≥270

≥290

1天抗压强度(MPa)

≥20

≥35

≥35

28天抗压强度(MPa)

≥60

≥65

≥110

膨胀率(%)

0.02~0.1

0.02~0.1

0.02~0.1

抗折强度(MPa)

≥10

≥12

≥15

三、应用场景与施工要点

1. 典型应用领域

工业设备安装:重型机械底座灌浆(如发电机组、轧钢设备),确保水平度与稳定性;

建筑结构加固:混凝土梁柱缺陷修补、裂缝灌注、预制构件连接(如装配式建筑节点);

市政工程:桥梁支座灌浆、隧道衬砌填充、地铁轨道板固定;

应急抢修:地震/火灾后结构修复、道路坑洞快速填补(早强型灌浆料4小时可通车);

特殊环境:核电站防辐射区域、化工车间防腐地面(需配套防腐涂层)。

2. 施工全流程要点

基面处理:

清除油污、浮浆,凿毛疏松层(深度≥5mm),用高压水枪冲洗并晾干(含水率≤6%);

缺陷部位先用修补砂浆找平,裂缝宽度>0.5mm时需先注胶封闭。

配料与搅拌:

水料比按说明书(通常13%~15%),采用机械搅拌(低速3分钟),避免人工搅拌导致气泡;

搅拌后浆体需在30分钟内用完(初凝时间≤60分钟)。

灌浆操作:

采用高位漏斗法或压力灌浆,从一侧灌入至另一侧溢出,避免中途停顿;

灌浆层厚度>100mm时,需分层施工(每层≤50mm),层间间隔≤30分钟。

养护管理:

施工后覆盖塑料薄膜,20℃以上时保湿养护7天(低温需电热毯保温);

冬季施工需添加防冻剂,环境温度<5℃时需采取升温措施(如暖棚)。

四、质量控制与常见问题

1. 关键检测项目

抗压强度:见证取样制作150mm×150mm×150mm试块,28天强度需达标;

抗渗性:抗渗等级≥P8(用于地下工程时);

氯离子含量:≤0.06%(防止钢筋锈蚀)。

2. 常见问题与解决方案

问题

原因

解决措施

灌浆层空鼓

基面未湿润、灌浆不连续

施工前喷水湿润,采用压力灌浆确保密实

强度不足

水灰比过大、养护温度过低

严格控制配水,低温时升温养护

开裂

膨胀率不足或收缩过大

选用微膨胀型产品,增加养护湿度

流动性差

搅拌时间不足或添加剂失效

延长搅拌至3分钟,检查材料保质期

五、行业标准与发展趋势

国内标准:GB/T50448-2015《水泥基灌浆材料应用技术规范》、JG/T408-2013《钢筋连接用套筒灌浆料》;

国际标准:美国ACI301《混凝土结构施工规范》、欧洲EN1504《混凝土结构保护与修复产品及系统》。

技术趋势:

环保化:开发无收缩、低碱、低VOC灌浆料(如水性环氧基产品);

功能复合化:兼具抗腐蚀、耐高温、导电性能(用于特殊工业场景);

智能化:添加传感器监测灌浆层应力变化,实现远程运维。

灌浆料凭借高流动性、早强高强、微膨胀等特性,成为现代工程中结构加固与连接的“刚需材料”。其技术核心在于通过配方设计平衡强度、膨胀率与施工性,而施工质量直接影响最终效果——从基面处理到养护的每个环节,都需严格遵循规范,才能确保灌浆层与结构形成可靠整体,延长工程寿命。